滿文速成

滿文的源流與辨認

壹、前言

很多人想學滿文,因為滿文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工具。但卻常受制於師資教材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感覺很難入門。

其實對於這種「蝌蚪文」,清朝人是相當講究方法的。當時人學滿文都得背誦滿文十二字頭,這是一種滿文字母的拼字組合,涵蓋了滿文元音與輔音所構成的音節總和。只要把十二字頭的字母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多則一年,短則半載,滿文字母就能讀寫都通了。

但是這個方法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今是行不通的。因為現在人都忙得不得了,工業社會的脈動節奏太快,大家都在爲生活奔波操勞,有點空閒,也只想睡覺休息,或是去輕鬆娛樂一下,實在沒有辦法像以往清朝農業社會一般,那麼有時間跟毅力去記誦整本的滿文字母表。而且清朝的滿文十二字頭字母表的編排自成體系,跟大家都學過的英文字母順序完全無關。所以即使勉強自己硬著頭皮背完全表,不要一二個月,字母表都會還給了老師,腦中再度變成一片空白,會讓人後悔,有何必當初的感覺。

那麼,對現代人來說,想學滿文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囉?其實也不盡然。雖然現代人生活步調較快,無法抽出太多時間學習,但是也有見識淵博、觸類旁通的優點。只要能善於利用這項優點,現代人學會滿文字母的速度,應該會比清朝人快上幾十倍的。因此這裡提供一個滿文停、聽、看的教材,保證能讓學過英文的現代人,在三天之內,學會認識滿文字母,而且過目不忘。

貳、滿文停、聽、看

首先來看「滿文停、聽、看」是什麼意思。相信老一輩人都有過火車平交道的經驗。在火車平交道前,常有「停、聽、看」這個警語,意思是過火車平交道關係重大,要謹慎小心,先得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有沒有火車要來?如果沒有火車接近,才能跨越通過,以保障生命安全。因此「停、聽、看」這個守則就可以用在一般事務之上,把它當成勿急躁、多思考、詳查證,妥加研判處置的方法,消極方面可以避免錯誤和損失,積極方面可以增加成功的機率。因此學習滿文採用了「停、聽、看」原則,那麼滿文將不再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東西,而有可能是平易近人,一學就會的有趣語文。是不是真的如此?我們現在就一步一步來學學看。

首先解釋這個「停」字。所謂「停」,也不過就是只要大家「停」下雜事,平心靜氣的了解一下滿文的歷史背景罷了。如果不能靜下心來,還在心猿意馬的想著閒雜瑣事,那麼這三天也就不必浪費,當成大家沒有緣分,謝謝再見好了。

現在我們就真的停下來,深入了解一下滿文的歷史。滿文的歷史,簡而言之就是一部小型的人類文明傳播史。據滿洲實錄,舊滿文是西元一五九九年清太祖努爾哈齊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把蒙古文字借來創製的。這種新文字通行在當時的建州,為清朝的建立及滿族的形成,埋下了深遠的影響。後來皇太極時代達海更增補了十二個字頭,並於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這種新文字被稱為「新滿文」,就是在清朝通行的滿文。

通常講解滿文源流的人士,只肯說滿文源自蒙古文字,至於蒙古文字來自何方,大多語焉不詳,於是滿文的來源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像是一個謎,很難解釋。不過在民國初年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有一篇文章解開了這個謎題,那就是李德啟先生寫的「滿洲文字之來源及其演變」,文中提到滿文是襲自蒙文,蒙文則源自古維吾爾文,這是十分清楚的事情。但是古維吾爾文以前又來自哪裡,一般人並不清楚。

其實往上追溯,古維吾爾文來自粟特文,粟特文襲自摩尼教文,摩尼教文源自敘利亞文,敘利亞文出自阿拉米文,阿拉米文則來自腓尼基文,腓尼基文則來自埃及象形文。原來滿文源流自埃及文!這是許多人都會感到意外的事情,因為兩者在時間、地理上的距離實在太遠了,要說這兩者間有所關聯,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不過事實勝於雄辯,留下的證據很多,容不得懷疑。

這段人類文明傳播史真正的功臣要歸功於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地中海東岸十分有名的古國,也是西元前十二世紀時的海上強權,除了推展人類史上早期的國際貿易以外,腓尼基人也把埃及象形文字簡化變成了符號,還傳播到了東西方。腓尼基人利用埃及文用來記帳與做生意,希臘人羨慕之餘,也借用了腓尼基字母變成了希臘文。

希臘人為了便於記憶,還把這些字母編寫了一個順序,稱做牛舍(Alphabet):牛A、āleph;舍 B、bēth。這可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因為有了「牛舍順序」之後,拼音文字既好學又好用,簡直如虎添翼,更受到各個民族的熱烈歡迎。後來希臘文演變成羅馬文,羅馬文就是羅馬拼音,或稱為拉丁字母,而幾乎成為全球拼音字母的典範。

這種字母在整個西歐和美洲、澳洲、部分非洲、部分東歐、亞洲的越南等國都廣泛加以採用。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傳統滿文的字母順序會與英文不同,是因為腓尼基字母當年是雙向傳播的,一面東傳阿拉米人,一面西傳希臘人。只有希臘人改變了字母順序,發明了牛舍順序(Alphabet),而阿拉米人並不知道這個發明,當然阿拉米人以及其後的東方民族就很自然的沒有採用希臘字母的順序了。因此,傳統滿文字母的順序就會與英文有所不同。

可是既然我們已經了解,腓尼基文、希臘文、英文、滿文有同源的親戚關係,我們也可以大膽的假設,現代人學習滿文,應當是可以借用希臘人的字母順序,也就是用英文的ABCD順序來學習滿文的。有了英文字母的方面的基礎,學習滿文字母就該比以往容易,而且有可能牢牢記住、過目不忘。以上就是認識滿文字母「停」的階段,停下來深入了解滿文的溯源情形。有了這個基礎,其次我們接著來進入第二階段,「聽」一下滿文的讀法。

大家會說我們現在並不了解滿文字母,怎麼能跳級去講解滿文的讀法呢?這倒不用擔心,剛才我們說過英文、滿文有同源的親戚關係,看到英文,就等於看到滿文!因此用英文字母探討滿文的讀法,也是相當合理的,請耐心聽我們解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先從英文所採用的拉丁字母說起,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在西元前六世紀時,那個時候只有拉丁文、拉丁字母,還沒有英文呢!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二十個,並沒有「G」、「J」、「U」、「W」、「Y」、「Z」六個字母。原來是拉丁字母把「C」「G」共用、「I」「J」共用,所以字母比較少,這種共用的關係,在滿文中竟然也可以清楚看到。這裡暫且不深入區說是如何共用的,容我們到第三段「看」的那一階段研究滿文寫法的時候,再詳細說明。

滿文也像最初的拉丁字母一樣,只有二十三個,缺了Q、V、X三個字母。由於字母的應用有其靈活性,所以希臘人、羅馬人、英國人、滿人對這套字母的念法多少都會有些不同。滿文字母的發音相當原始,接近於羅馬音,所以我們用拉丁字母來註解滿文的時候,會稱呼這些拉丁字母為羅馬拼音,而不會叫它英語拼音。滿文A念「啊ㄚ」後面這個「ㄚ」是注音符號,不認識的可以不必理會、B念「玻ㄅ」、C念「蚩ㄔ」、D念「得ㄉ」、E念「鵝ㄜ」、F念「佛ㄈ」、G念「哥ㄍ」、H念「喝ㄏ」、I念「衣一」、J念「基ㄐ」、K念「科ㄎ」、L念「勒ㄌ」、M念「摸ㄇ」、N念「訥ㄋ」、O念「喔ㄛ」、P念「坡ㄆ」、Q「沒有」、R念「日ㄖ」、S念「思ㄙ」、T念「特ㄊ」、U念「烏ㄨ」、V「沒有」、W念「烏ㄨ」、X「沒有」、Y念「衣一」、Z念「日ㄖ」。這裡用漢字、注音符號記音,都只能記個大概,輔音裡的元音成分都是多餘的,這點英文、滿文的讀法是相當接近的。另外S念「思ㄙ」或「師ㄕ」(š捲舌音),Z念「日ㄖ」也是捲舌音。

不過滿文字母雖多,仍然不足以拼讀滿語,這就是皇太極時代在老滿文字旁邊加上圈點的真正原因。到今天,滿語還分口語、書面語,滿文就是書面語,而口語要另外借助音標才能拼讀正確,這點和英文的狀況相同。

最後我們接著來進入第三階段,「看」一下滿文的寫法。先看腓尼基文怎麼寫,腓尼基文跟英文的拉丁字母很像,也跟滿文相似,所以學學無妨。(表一)

表一 英文、腓尼基文、滿文的寫法。

滿文則放在「滿洲字母表」中,滿文採用了腓尼基文的寫法很容易比對出來。但是滿文並沒有全部抄襲腓尼基文,像a、e滿文是一個系列,滿文的e和滿文的a很像,卻不同於腓尼基文的e。滿文用右邊加一點的方式來區別a、e。同樣的滿文o、u也是自成一格,滿文的u不是來自腓尼基文的u,而是來自腓尼基文的o,滿文用右邊加一點的方式來區別o、u。滿文在文字右邊加圈、點的方式,明顯襲自漢字,因為漢字古書常用圈、點的方式來表示強調語氣,即使到了民國初年,有些出版品中還殘留著這種習慣。

滿文則用來區別a、e、o、u等。加圈在滿文上代表了h音,所以k音右邊加圈就可以發出h音,而右邊加一點就發g音,這使得滿文的字母少用了不少的腓尼基文,這一點可以在「滿洲字母表」中明顯看出。

在認識滿文之先,我們要知道滿文有字頭、字尾的書寫形式存在。字頭由右向左寫、字尾則由左向右寫,a、e、i、o、u、U這六個基本元音都有明顯的字頭。由於需要連寫,所以字的中軸都會連接起來。另外同一個字母會因為所處的位置在詞尾、詞中、詞頭、獨立,而略有書寫上的差異。現在我們一面參閱「滿洲字母表」一面逐字來認識滿文。

a:腓尼基文的a,與滿文a的「字芽」形狀、方向完全一樣,都是向左的一個尖錐。反而是英文大寫A的「字芽」形狀雖與滿文相同,但是尖錐方向向上,還不如腓尼基文與滿文a的相似程度。

b:腓尼基文的b字母如果向左旋轉九十度,形狀就已經酷似滿文了。如果再向左旋轉九十度,形狀就與英文相同。因此b字母腓尼基文與滿文的相似程度,也是超過英文的。

c:腓尼基文的c字母與滿文c字呈水平鏡像映射的關係,英文的c字與滿文c字母反而是形狀、方向都完全一樣。腓尼基文中的c、g是通用的,因此滿文陰性的g借用腓尼基文中的c。

d:腓尼基文的d與滿文的d兩者非常像。不過滿文將d、t共用,只以出頭或不出頭來區別與元音e、a的音節,以帶點或不帶點來區別d、t字母,所以腓尼基文的t字也並用在表示d、t字母,而現在「詞中」的字母形狀之上。

e:e、a在詞頭時是無「字芽」與有「字芽」的區別,詞中時a右邊加一點就是e。

f:腓尼基文中f、w、y相同。因此滿文f、w、y也十分相似。滿文的f、w相同,y只有方向向上,形狀與f、w差別不大。

g:滿文陽性的g借用腓尼基文中的k,滿文陰性的g借用腓尼基文中的c。因為滿文認為k、g、h是一個系列的字母,可以帶點、帶圈來區別。而腓尼基文中的c、g是通用的,所以滿文陰性的g與腓尼基文中的c十分相似,連方向都是向右的一個缺口。

h:滿文陽性的h借用腓尼基文中的k,滿文陰性的h借用腓尼基文中的c。前面談「g」字母時說過,因為滿文認為k、g、h是一個系列的字母,可以帶點、帶圈來區別,帶點的是g、帶圈的是h。

i:腓尼基文中的i原意是「手臂」,有兩個手指,所以滿文的i,在字尾時,也會出現兩個「字芽」,象徵兩隻「手指」,但是在字頭、字中時,i只有一隻「手臂」出現。因此認識腓尼基文,對了解滿文的i到底有幾個「字芽」,是有幫助的。

j:腓尼基文的i、j是通用的,所以滿文承襲了這個習慣,i、j外觀並無重大差異。

k:由於滿文的k、g、h是一個系列的字母,以帶點、帶圈來區別g、h,所以不帶點、圈的就是k了。

l:腓尼基文的l意思是「刺棒」,特徵是「刺棒」朝上,滿文也沿襲了這點,有上指的「刺棒」特徵。

m:腓尼基文的m意思是「水」,特徵是「水」往下流,滿文也有m向下的態勢。

n:腓尼基文的n意指「蛇」,滿文把這條「蛇」留了一個「蛇頭」,變成左邊的一個「點」,相當有趣。

o:腓尼基文、滿文的o都是一個「圈」,兩者的同源關係十分明顯。

p:b、p在發音上,b是不送氣音,p是送氣音,二者都是所謂的唇音,所以滿文的b、p外觀相似也就不足為奇了。

q:滿文無此字母。

r:滿文的r與英文的小寫r十分相似。

s:腓尼基文的s意思是「太陽」,彎曲的角錐形狀與滿文十分相像。

t:滿文d、t共用字母,只以右邊帶點或不帶點來區別。

u:滿文o、u共用字母,只以右邊帶點或不帶點來區別。

v:滿文無此字母。

w:滿文受腓尼基文影響,f、w、y共用字母,基本形狀相似。

x:滿文無此字母。

y:滿文受腓尼基文影響,f、w、y共用字母,基本形狀相似。

z:腓尼基文的z思是「手銬」,滿文留下了水平一橫的「手銬」特徵。

叁、結語

上面所有的解說,可以綜合成「滿洲字母表」。如果想要背誦滿洲字母,只需多看幾次這張表,想一想腓尼基文字母的形狀、英文字母的形狀,很容易就與滿文字母的形狀產生聯想了。這麼一說,要認識滿文字母,真是相當容易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說,即使想故意忘記都很難呢。

滿文字母是埃及象形文字東傳的終點站,這種文化傳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部相當令人驚奇的故事。在學習滿文之餘,不妨也順便認識一下中亞、東歐、埃及的文化。了解文化本無高低,只有「聞道」的先後,這正是人類學中「文化相對論」所想講述的精義。作者:張華克,節錄自中國邊政雜誌200期2014/12/30,上網:2015/02/06 。)

摘自: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peimanchu/man-wen-wen-zhang/man-wen-su-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