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呼爾稿

『達呼爾故事滿文手稿』簡介

資深國代胡格金台先生,在民國六十六年(1977)用滿文寫稿,名為『達呼爾故事滿文手稿』。這本書可稱為是一本奇書,因為完全沒有漢字。讀者只能從封面及自序的漢字中勉強猜測到書裡的內容。不過只看漢字的自序也會上當,因為其中所說的與滿文的自序又有許多的不同。現在把漢文、滿文的自序一起陳列出來,讓讀者領會到,為什麼研究清史不能只看漢文。因為作者在寫滿文的時候,思維的方向有可能不同,以致透露出更多的資訊。想要深入研究,就得認識滿文。而這本書的自序,就是一個說明這種現象的很好的例子。

由於書是手稿的形式出版的,認識胡格金台先生書寫格式成了首要任務。書裡的滿文「ngge」看起來像「ige」、「dahUr」一律寫作「dahor」、「fa」與「wa」沒有區別。凡此種種,讀者都要加以適應,否則是看不下去的。

故事分十七段,主要是講達呼爾少年英雄巴圖的故事,全書一氣呵成,真要細讀,十七段故事是可以很快讀完的。在第一段的前面有「疾風勁草(hahi edun mangga orho)」四個滿字,看起來像是本書真正的書名。第一段的標題是「巴圖在戰亂中遇到阿倫」,講述巴圖與阿倫相遇的過程。這一段筆者翻譯出來提供參考,就像電影的加演片一樣,只能點到為止,不能十七段故事全譯。另外十七段故事的篇名也翻譯出來了,讓讀者對全書有個大致的印象。

還有胡格金台先生在滿文的自序中自稱「布特哈正黃旗第十八牛彔人」,據了解所謂「布特哈」(butha),有兩個解釋。(一)也寫作「布特罕」。滿語butha音譯,意為漁獵或打牲。引申為打牲部落。清朝時候對居住在現在嫩江流域及大小興安嶺一帶的索倫(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錫伯、赫哲等漁獵民族,都稱為「布特哈」(二)是清朝時候政區名。康熙(1662-1722)中,於布特哈諸族編置旗佐,設布特哈總管衙門於嫩江西岸宜臥奇,亦作伊倭奇,又稱扎克丹。在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境內。初置索倫、達斡爾總管二員,俗稱打牲頭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以嫩江為界分東、西路布特哈,分駐於博爾多和宜臥奇,各設總管,分編八旗。而本書的作者自稱的「布特哈」就是指內蒙古的「布特哈」,也就是現在稱為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地方。

序(原漢文序)

羅剎人,自一六四三年開始向東侵入時起,在其無情武器下首先遭殃的無辜者,就是散居在西伯利亞東部黑龍江流域和興安嶺一帶廣大區域的索倫、達呼爾、鄂倫春、費雅哈、赫哲等各部族。所有這些部族人世世代代在此一山清水秀、風光明媚的佳麗自然環境裡面,聚居著,遷徙著,自由自在的射獵馳騁,度其無憂無慮的平安日子。但一遭羅剎人東侵的鐵蹄踐踏,立刻廬舍為墟,生靈塗炭、血染沙場、哀鴻遍野,變成一幅凄慘荒涼的景象。但壓力越大,反抗力越強,這些部族人,在飽受羅剎人的侵陵禍害之餘,都恨入骨髓,咬牙切齒,以圖伺機復仇。其中達呼爾族挺身而起,直接對抗的勇敢行動,更是轟轟烈烈,他們有加入清廷的討伐行列者,表現卓越,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跡,但這些事跡,大多是因地居邊陲遙遠,又缺乏文字的記載,流傳不易,純賴口頭傳達,供作後人茶餘酒後的談話資料而巳。達呼爾人雖然使用自己的蒙語,但從小即讀滿文,故以滿文書寫時,無不家喻戶曉,茲擇流傳於達呼爾的故事十七則,以滿文書寫,俾供學人參考,疏漏之處,尚析不吝教正。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胡格金台識

序(由滿文譯成)

俄羅斯人,從一六四三年開始,侵犯東來。他們無情的武器,讓無辜的人遭殃,那就是散居在西伯利亞東部黑龍江流域和興安嶺一帶廣大區域的索倫、達呼爾、鄂倫春、費雅哈、赫哲等各各部族啊。凡是這些部族人,原本世世代代在這一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聚居生活、自由馳騁漁獵,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日子。但是俄羅斯人東侵,這些部族人被來臨的鐵蹄踐踏而受難,忽然間房舍損壞,眾生危殆,哭聲遍野,四顧茫然。但欺凌的力量越大,反抗的力道也越強。這些部族人,在承受俄羅斯人的侵害之餘,都恨入骨髓,咬牙切齒。終於這復仇的時機來了,那就是所有部族人都把俄羅斯當仇敵來對抗,其中達呼爾部族人更加入清廷的討伐俄羅斯軍隊行列,奮力建功揚名,受到各界不少好評。無奈這些卓越事跡卻大多煙消雲散了,那就是由於達呼爾人的居處偏遠,外傳不易,事跡又缺乏文字的記載的緣故。只靠口語傳達後世,成為群眾茶餘酒後談話的故事。這些故事原來是漢字寫的,是達呼爾人講說的過去事跡。在翻譯這些故事與準備出版期間,得到莊吉發先生的大力協助,在此致謝。尚析專家閱讀後給予批評指教。

布特哈正黃旗第十八牛彔人

胡格金台

疾風勁草

第一、巴圖在戰亂中遇到阿倫

一年冬天,大約深夜二三更時分,在達呼爾人聚居的鄉村裡,忽然間人聲、馬蹄聲一齊出現,雷打海嘯般的刺得人耳朵發聾。還有雞飛狗跳的騷動聲,女人、小孩的喊叫聲,把正在睡覺的男人們驚醒了,他們立刻起來,就在昏暗的室內,各自把自己武器、木頭、棍棒等傢伙抄了起來,都從帳蓬跑了出去,包圍進入騷亂的地方,進攻俄羅斯軍隊。俄羅斯來了!快救命!不斷喊叫聲傳來耳中,這時群眾方才知道,俄羅斯軍隊擄掠來了,向來應該靜悄悄的鄉村,忽然間變了樣子,成為可怕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像熱鍋裡螞蟻一樣煩躁,只是在時運不濟的時候,要逃走是很困難的,所以不是中槍,就是被火焚燒,即使是小孩子,也不能倖免。這場戰亂中所有的達呼爾男人都捨命對敵作戰,其中有個叫巴圖的少年,是有名的英雄,他一人就砍殺了許多俄羅斯人,其餘的俄羅斯人,畏懼巴圖的威力,就撤退敗走了,巴圖努力掌握這個殺敵的機會,原是想保護他的家人一起逃出去的。沒想到他的父親、母親及他的哥哥都在混亂中失散得無影無蹤了。本來他的妹妹是單獨一人跟在他的背後來的,只是現在又看不見了,巴圖只好儘著力量高聲喊叫,然而卻沒有回音。眼睛一直看得疲乏了,腿腳一直跑得疲乏了,他的家人還是一個人都看不到。忽然間從近處茂密的草叢裡頭,有一陣虛弱的哭聲,傳入耳朵,巴圖心想,料不定這或許就是我的妹妹巴敏呢!馬上連跑帶跳的過去了。他連著喊叫說,「巴敏妳身體哪受傷了呢?」就把那個女孩抱了起來看,沒想到,那個女孩並不是他的妹妹,反而是一個一點都不認得的年輕小姐,因為她站不起來,而坐在地上。巴圖想到救人要緊,就背起那個女孩,放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自己再返回原處,去尋找他的家人了。這時天漸漸亮了,到處看得到被俄羅斯人殺害了的人的屍骸,巴圖就把死去人的屍骸一一翻轉了來看,雖然看不見他家人們的屍骸,巴圖心想,或者家人已活著逃出去了吧!忽然他想起了他救助過的女孩,就回去安放她的地方。巴圖到了那裡一看,那個女孩已經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了。巴圖上前問說,妳的身體受傷了嗎?那個女孩說,是的,我的一隻腳受傷了,現在好些了,昨天晚上是你把我放在這裡嗎?巴圖回答,是的,我的妹妹原來藏身在附近,我逐退俄羅斯人以後,就來尋找我的妹妹,她卻已經不見了,反而在那裡遇到了妳,就把妳背負到這裡來了,說來真是失禮。巴圖回答時,那個女孩說,哪兒的話!我有你的救治,除了致謝外,哪還有什麼話可說呢?巴圖詢問,我本來不認得妳,想問芳名為何?那個女孩說,我的名字是阿倫,就住在右邊的村莊裡,我們家是開藥鋪子的,您是哪裡人呢?女孩問。巴圖說,如果是那樣,你是汗彌伯父他的女兒啊!現在伯父伯母身居何地呢?我的名字是巴圖,我們的家離此處不遠。阿倫說,昨天俄羅斯軍隊來擄掠的時候,我們都還在一起來著,無奈母親先讓我逃,我跑動的時候,我的腳因為受傷了走不成,暫時進入茂密的草叢裡面,幸好得了你的救助,只是不知道父親母親身居何地?阿倫啜泣著,求巴圖把她送去她的村莊,好再和她的父親母親會面。巴圖就背負著阿倫走,路過山邊的時候,忽然看見幾匹披了韁繩沒有主子的馬匹,就把那些馬匹趕進一個隘口,捉住了二匹馬,二人各騎一匹馬,向阿倫的村莊去了。不過來到村莊一看,根本沒有阿倫父母親的蹤影,房屋庭院都很凌亂而且損壞了,阿倫一面哭一面向巴圖說,現在事情已經這樣了,俄羅斯人料不定又會來,我們最好快點走。二人騎上了馬,進入躲避戰亂的人群中,經過許多危險,好不容易來到了璦輝,才稍許安全了。 (註:璦輝即今黑龍江黑河市)

第二、工作場合,兄妹相稱。

第三、巴圖阿倫,喜結連理。

第四、揮別新娘,投身軍旅。

第五、以德報仇。

第六、雙喜臨門。

第七、克敵致勝,英雄揚威。

第八、辦理墾務,籌備軍糧。

第九、藉口發疹,離別璦輝。

第十、美意成仇。

第十一、迫於形勢,母子逃亡。

第十二、念舊拋新。

第十三、為斷子念,刻意避走。

第十四、克服仇敵,請假探母。

第十五、遇外祖父,也會父親。

第十六、一封書信,知悉詳情。

第十七、家人團聚,又添新媳。

(『達呼爾故事滿文手稿』尚未出版 2006.02.15.張華克)2012.11.12更新

摘自: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peimanchu/man-wen-zhuan-shu/da-hu-er-gao